价格不透明、清运不及时、过程不环保,一直是居住区装修垃圾清运的痛点。
2020年开始大规模推行的“改点为箱”(把装修垃圾的露天堆放点改造成封闭的箱房或收纳箱),缓解了许多“空间紧张”型小区装修垃圾等待清运过程中的环境和效率问题。
2023年上线的“上海市装修垃圾预约收运”小程序,则提升了不少小区装修垃圾清运事项的透明度和办理的便捷度。
一批痛点被解决,可仍有“顽疾”难治。比如“短驳”,即将装修垃圾从楼道、门洞运至小区门口,存在清运单位不愿接手、价格“卖方”说了算、居民知情权选择权得不到尊重等问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8月6日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了解到,一种专用回收箱模式正在全市加快推广,在已经覆盖1500个小区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覆盖500个小区,同时,不断优化装修垃圾清运的预约方式,有望明显改善上述痛点。
多方受益
上午,闻喜路251弄小区居民蔡龙德出去买顿菜的工夫,门口保安告诉他,负责清运他家装修垃圾的上海闸环灵石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已经来把箱子拖走了。
其实几分钟前,蔡龙德手机里的“数智静环”小程序已经提醒了他,清运单位上传了箱子被吊到清运车上的照片、视频,一目了然。
“价格公道,而且从报价到完成清运,整个环节都很透明。”蔡龙德告诉记者,他家40多平方米,产生了150包装修垃圾,预约了8吨的回收箱和配套清运服务,包含将回收箱送至楼下及送至小区门口的短驳服务,总共1000元,而以前由物业代收费的话,“小区门口清运+小区内短驳”的报价不会少于1500元。
无独有偶,曹杨八村居民陈庆华今天通过“绿色普陀”小程序向清运公司预约了5个2吨的回收箱,同样包含短驳服务,总共1500元,“清运公司给我回电话了,最快明天上午就能把箱子送来,只要我装得快,当天就能把满了的箱子运走”。
陈庆华也向小区里装修过的朋友打听过,他家这个装修体量,没有回收箱模式的话,就要按袋或按清运车次计价,再算上短驳、暂存临时堆点期间的环境保洁等成本,物业开出的“打包价”要奔2000元去了。
如果装修垃圾在出户前进行过拆解、破碎,缩小了“体型”,再堆放到回收箱内,使箱内空间利用率更高些,那么陈庆华可以少预约一个2吨回收箱,再省300元。他坦言,这种掌握选择权的感觉很棒。以前按照传统的物业代收模式,物业根据经验“毛估估”然后给个“一口价”,价格不透明又没有选择权。
“绿色普陀”小程序。
“数智静环”小程序。
专用回收箱模式最大的好处是把高价“短驳费”打了下来,这是许多居民的共识。近年来,上海各区均公示了按袋或按清运车次计算的装修垃圾清运价格,十分透明。不透明且居高不下的只剩下短驳费用,这是许多居民仍对装修垃圾清运体系感到不满的主要原因。
感受到新模式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居民青睐专用回收箱模式。根据普陀区绿化市容部门的统计,今年4月17日普陀区小区装修垃圾“居民直接预约清运”模式上线以来,普陀区居民已预约装修垃圾清运481单、专用回收箱632个。
静安区绿化市容部门介绍,目前800多个小区中,已有193个小区使用了专用回收箱,这些小区公共空间有限,基本都不具备设置装修垃圾专用箱房的条件,居民普遍认可专用回收箱的“性价比”。
出人意料的是,新模式还受到了不少小区物业的欢迎。
静安河滨花园的物业经理吴晓明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物业公司看到没人肯做装修垃圾短驳但市场又有刚需,便“坐地起价”、趁机捞钱,但想要长远健康发展的物业公司不会如此短视,对他们来说,收费提供短驳服务反而是个“烫手山芋”——成本高价格就高,但价格高居民不理解、不接受,反而怀疑指责物业,还不如不做。
吴晓明介绍,新模式下,居民一个2吨回收箱的租用成本为290元,包含短驳服务,一个产生180包装修垃圾的家庭,租4个这样的箱子就够了,费用共计1160元,而物业以前负责短驳的话,同样情况的家庭清运“全包价”在1500元左右。如此,居民得实惠,物业也省力。
静安河滨花园西大门外,清运车吊起2吨回收箱,一车能装3个这样的回收箱。
消除顾虑
为何按袋或按清运车次计价无法解决的短驳费问题,按箱计却能解决?
这得益于新一代回收箱的设计,大幅降低了传统人力短驳模式的成本和风险。
上海大规模推行“改点为箱”已有五六年之久,但传统回收箱的设计思路是替代堆放点,让装修垃圾不露天暂存,所以考虑的是容量大不大、密封性好不好,这导致回收箱普遍笨重、不可移动、没有机动性。
老版本的回收箱本质上就是一个固定的装修垃圾堆放点,为方便清运车清运,基本都设在靠近小区出入口的地方,远离小区出入口的居民很难靠自己将装修垃圾送到那里,有了传统回收箱,购买短驳服务依旧是“刚需”。
要解决这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本不低。“这是许多清运单位有短驳生意不做的原因之一,做了就亏本。”一家区属国有环卫企业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传统清运模式下,相比只到小区门口清运,进小区短驳至少要多配一位操作员、一辆车,如果把这些增加的成本摊到给居民的清运报价上,绝大多数居民都会觉得贵。
除此之外,短驳业务还潜藏赔付物损人伤的风险,许多小区“寸土寸金”,进出通道空间有限,短驳过程中容易磕碰到小区里的车辆、公共设施,也可能撞到来往的行人、电动车,为防范这些风险,清运单位必须增加在保险、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投入,这些都是“隐性成本”,摊到短驳费里,大多数装修户难以接受,清运单位没积极性。
而且,对于向居民收取短驳费这件事,体制内的环卫单位顾虑较多。“装修垃圾清运始终都不包含‘短驳’这个项目,考虑短驳费怎么收前,我们先考虑能不能收。”该负责人坦言,目前上海负责装修垃圾清运的单位大多数都是体制内,对待短驳收费这件事十分谨慎,宁愿免费帮居民解决急难愁盼也不愿冒收费的风险,可长此以往又难以为继。
普陀区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丁杰介绍,新一代回收箱普遍设计得更小、更灵活,一般一个2吨回收箱配一台电叉车就能短驳,而且不需要专业驾驶员,清运车上的跟车员就可操作,节省了一个人力,也节省了专业车辆的购置和运维成本。
静安区废弃物管理所所长陆敏超介绍,静安区2023年至今陆续推出了一批无线遥控回收箱,装有四个轮胎的它可以遥控行进,进一步节省了投放电叉车的成本。
这些降本增效的探索,加上一些区已经或正在出台相关补贴政策,让一些环卫单位放下了成本等方面的顾虑,愿意从事装修垃圾短驳业务,同时,越来越多居民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到了短驳服务,这种双赢,是推动环卫行业和相关市场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
静安河滨花园内,负责保洁的工作人员也能轻松地使用叉车短驳回收箱。
曹杨八村第一居民区内,清运单位工作人员用叉车运走装满的装修垃圾箱。
网配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